三问洪湖,你怎么了

zqsj42c37

时间 2024年5月19日 预览 8

转载:https://new.qq.com/rain/a/20240519A00V2200

2024-05-19 08:00·中国环境·发布于北京

行走在洪湖岸堤上,这个平均水深1米左右的湖泊却难以看到底。这里曾经因湖而名、依湖而兴,如今却因湖而痛。2012年以来,洪湖水质持续恶化,现在已是Ⅴ类水质。


2024年5月,中央第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(以下简称督察组)督察湖北省时指出,荆州市洪湖流域生态保护治理不力,洪湖水环境质量下降和生态退化问题突出。


洪湖之疾,何其深矣?


“四处野鸭和菱藕,秋收满畈稻谷香,人人都说天堂美,怎比我洪湖鱼米乡……”一曲洪湖水,唱遍天下知。


洪湖是湖北第一大淡水湖泊,是江汉平原重要的调蓄湖泊和生态屏障,也是长江中下游最具代表性的湖泊湿地和生物多样性区域之一。


可如今,洪湖“病”了!


2017年,《湖北省公开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方案》指出,洪湖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,水质从2011年的Ⅱ类恶化到2016年的Ⅳ类。而到2024年5月本轮督察为止,洪湖水质已经成为Ⅴ类。


十余年时间,洪湖水质就从Ⅱ类变成Ⅴ类。特别是在第一轮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指出洪湖问题之后,洪湖水质不仅没有提高,反而变得更差了。


“目前,洪湖的水生植被覆盖度低,仅占全湖面积12%,不到有记录以来历史较好水平的1/5,沉水植物几乎消亡,野生红莲面积大幅度减少,底栖动物多样性降低,物种数仅为有记录以来历史较好水平的1/4。”督察人员惋惜道。


2021年1月,湖北省有关部门印发《湖北省五大湖泊防洪排涝与生态调度意见》,要求通过水量水位调节,促进湖区植被恢复和实施生态补水。


但督察发现,习家口闸、荆襄河闸和高场南闸,部分时段入湖生态流量不足,达不到补水要求,生态补水措施难以满足水质改善要求。


一面是水环境质量下降,一面是水生态退化,一面是生态流量不足,久而久之,洪湖生态修复功能变得越来越弱。


疾之愈深,症结所在?


“你瞧,雨天大量雨污混合水就这样直排河道。”督察人员一边播放画面一边向记者介绍说。


“这是什么时候拍的?在哪儿?”看着镜头里大量黑水从三个粗口径的管道中“涌”出来,记者问道。


“这是雷家垱雨水泵站。画面是暗查时拍的。”督察人员告诉记者:“现场发现,荆州市主城区雨天大量雨污混合水通过雷家垱、草市等6个雨水泵站直排河道。”


“监测结果怎么样?超标多少?”记者追问。


“雷家垱雨水泵站外排水化学需氧量浓度为149毫克/升、氨氮浓度为15.8毫克/升,分别超过《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》一级A标准2倍和2.2倍,草市雨水泵站外排水化学需氧量浓度为110毫克/升、氨氮浓度为21.8毫克/升,分别超标1.2倍和3.4倍。”督察人员告诉记者。


4月19日,督察组暗查发现,雷家垱大量雨污混合水直排河道。


洪湖是荆州市主城区、监利市、江陵县等城镇排水的主要受纳水体。督察还发现,监利市江城路截污闸东南雨水泵站大量直排雨污混合水,不仅化学需氧量超标1.4倍,而且在林长河形成超过1公里漂浮污泥的污染带。江陵县2014年陆续开发建设的万佳时代小区,建筑面积达到15万平方米,直排污水形成黑臭水体,最终都通过沟渠流入洪湖。


畜禽养殖废水、水产养殖尾水等直排,也是造成洪湖污染的重要原因。


<

Copyright2023TT球讯科技